本網(wǎng)訊 近日,市民趙先生接到了一個自稱是“京東金條”的客服電話。電話中,客服聲稱趙先生的相關信息還是學生時代的,如果不及時更新為成人用戶,將會影響個人征信。此外,客服準確的說出了趙先生的姓名、畢業(yè)院校、所學專業(yè)等,這讓趙先生輕信了客服的話,并感到慌張,隨機詢問客服要如何進行信息更改。
趙先生稱,那名客服服務態(tài)度非常熱情,可以幫助自己進行變更操作,要求自己下載騰訊會議APP,打開屏幕共享功能。趙先生不疑有他,因為他覺得自己經(jīng)常使用騰訊會議辦公,對于APP的功能非常熟悉,不像是騙人的。 然而,跟隨著客服的引導,趙先生逐漸產(chǎn)生了懷疑,客服不斷引導他輸入支付密碼和短信驗證碼,但是這些與信息更新完全沒有聯(lián)系。隨后,趙先生掛斷了電話,并撥打了京東金條的官方客服電話進行詢問。客服表示,京東金融向來沒有不更新信息就會影響征信一說,如果不幸接到類似詐騙電話被騙,造成財產(chǎn)損失,建議報警。
直到此時,趙先生才覺察到自己差點被騙,驚出了一身冷汗。他表示,盡管之前時??吹接嘘P詐騙的新聞,并自信的覺得自己肯定不會上當受騙,但是真的遇到了才發(fā)現(xiàn)差點“著了對方的道”。希望廣大市民不提高警惕,不要輕信不明來路的電話。 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以京東金融客服為名的電話詐騙屢見不鮮。這類詐騙以幫助當事人關閉貸款賬戶、清空借款額度、減少借款利息或者增加借款額度等為由,誘導當事人開啟屏幕共享,竊取賬號密碼和短信驗證碼。隨即引誘當事人將資金轉入所謂的“銀保監(jiān)會安全賬戶”,一旦轉錢成功,客服就會立即消失。曾經(jīng),市民茍先生就是這樣被騙走了十萬余元。市民王先生也曾在接到了自稱是“京東白條”的客服電話后,被騙四萬元。 對此,反電信網(wǎng)絡詐騙的民警表示,此類詐騙的目標群體多為初入社會的畢業(yè)生。這類群體社會經(jīng)驗較少,思想較為單純,且學校信息較新,容易受到欺騙。如果廣大市民接到類似電話,切忌輕信,不要理會,直接掛斷。個人征信由中國人民銀行統(tǒng)一管理,任何人無權刪除或修改,所以涉及轉賬、借貸、屏幕共享等詞匯的電話,大概率都是詐騙。如果市民的確不放心,可以登陸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查詢自己的征信情況。
最后,民警提倡大家下載“國家反詐中心APP”,在提升自身防騙能力的同時,還可以通過“全民反詐”功能向警方提供相關詐騙線索。 (來源:信網(wǎng);編輯:王芮涵;責任編輯:趙鼎峰;審核:張致之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