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縣各個鄉(xiāng)鎮(zhèn)項目建設日火如荼的同時,脫貧攻堅工作的各個“戰(zhàn)場”也是捷報頻傳。長樂鄉(xiāng)樂北村充分利用當地“山地廣袤、自然森林資源豐富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好,適合中草藥生長”這一環(huán)境優(yōu)勢,因地制宜發(fā)展林下經濟,將綠水青山變成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金山銀山,帶領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“快車道”。 近日,在廣福園林下經濟產業(yè)扶貧項目基地內 數名工人們正拿著鋤頭 在山地上翻土、挖坑 這里即將種植120畝“牛大力” ▼ 眼前這位穿著樸素、皮膚黝黑、戴著鴨舌帽的工人是村里的建檔立卡戶,名叫陳燈火。陳燈火常年體弱多病,缺乏技術能力。妻子是一名智障人員,家中還有年幼的孩子需要撫養(yǎng),平日里主要是靠打零工維持生計。由于家境貧困,村里便介紹他來基地務工,按日期工時計算,每個月給予相應的工資。 ▲貧困戶 陳燈火:我在這邊做了兩三年了,收入一年兩萬多(元)。早上7點(過來工作),一天做8個小時,一天(工錢)130(元)。 在基地務工,不僅工作穩(wěn)定、離家近,可實現家門口就業(yè),又能照顧家庭,改善家庭經濟情況,村里面的許多建檔立卡戶都踴躍報名,來到基地干活。 ▲貧困戶 羅湖南:看到他過來做了幾年,一年可以收入2萬多元,我就跟著他過來,過來這邊做。一個月兩千多(元)對我家庭有幫助,能幫助(提高)收入。 廣福園林下經濟產業(yè)扶貧項目是集林下種植、采摘、旅游等為一體的扶貧產業(yè)項目。該項目由平和縣惠鑫農業(yè)開發(fā)有限公司投資創(chuàng)建,總投資600多萬元,種植面積500多畝?;夭捎谩按寮w+公司(基地)+貧困戶”管理模式,主要種植鐵皮石斛、金銀花、牛大力等經濟作物,每年帶動15戶貧困戶增加收入10多萬元,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3.2萬元。 ▲基地負責人 陳金養(yǎng):我們成立公司主要是帶動貧困戶(脫貧致富),一是為了讓他們多務工,二就是利用他們的山地,我們把它租過來,來當租金增加(貧困戶)收入。 陳金養(yǎng)告訴行動員,目前產品主要銷往廣東、福建等地,由于產品質量好,深受市場的歡迎,年產值可達40-50萬元。 ▲基地負責人 陳金養(yǎng):現在已經(有)做一些山莊、農家樂,讓(游客)他們過來旅游、過來采摘。他們平常對這些產品都有自己買一些回去,順手帶一些回去,還有自己過來采摘。 下階段,基地將繼續(xù)增加林下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,打造千畝林下基地示范基地,同時積極拓展銷售渠道,利用拼多多電商平臺開展線上銷售,進一步提高基地效益,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增收致富。 作者:張偉芳 楊志平 通訊員 湯雄彬 來 源 | 平和縣融媒體中心、平和資訊 文章來源:大漳州。如上內容為青島信息港(xiewudingchuang.com)官方網站綜合整理發(fā)布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青島信息港官方網站是山東青島區(qū)域化綜合性新媒體平臺,目前青島信息港已全網覆蓋,主要有今日頭條、微博、微信、嗶站、知乎、搜狐新聞、網易新聞、騰訊新聞、新浪新聞等商業(yè)平臺,以及中央和省市地方官方媒體平臺入駐號,實現了全網覆蓋。青島信息港是山東半島地方信息門戶,擁有廣播電視經營許可證,按規(guī)定進行工信部和公安局的備案,內容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網站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。如需轉載時請保留原版權的完整信息,否則追究侵權責任。 |